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春耕春管正当时 智能科技显身手

时间: 2021年04月07日15:58  来源:山西农民报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聚焦三农
分享到: 评论:

  春日回暖,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今年,“多上科技少用人”已成为备春耕大势,各类智慧技术、农机具等大显身手,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好底儿。让我们一起走进广阔的农田,感受大地上的新气象。

  “虫脸识别”构筑害虫识别“天网”

  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科学家们正举着加装了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GPS定位和手机的“自拍杆”给地里的害虫们拍“写真”。

  这可不是“数虫玩”,农作物也怕“疫情”。病虫测报是科学防治和精准用药的前提,更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杜健铭博士说,“虫脸识别”几乎涵盖了所有农作物中400余种害虫的“相貌”,构筑了一张“天网”。构筑了一张“虫脸识别”的“天网”。目前这种“自拍杆”针对小麦、水稻、油菜、玉米、大豆5种大田作物的50余种病虫害,平均识别率达到75%,其中16种重大病虫害识别率达到85%以上。

  杜健铭介绍,虫脸识别”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图片中虫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只识别害虫,系统还能识别庄稼的病害,结果也更准确。无论是高高的果树,还是茂密的作物丛,抬手就能拍。一旦作物根茎、叶片上有虫,智能终端就能自动识别害虫种类,并进行数量统计,研判害虫发生级别,提出相应对策。

  卫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

  今年,我国春耕迎来了科技助手,卫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

  安徽省蒙城县农民郁凯是第九年参与春耕,像许许多多的种粮大户一样,他也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以前都是到处跑着借,准备一堆材料麻烦不说,还不一定能借到。但今年有了卫星,不一样了。

  近日,当着笔者的面,郁凯在手机上圈了自己种的地,天上的卫星迅速扫描,观测地块面积、在地作物的种类、长势,然后评估。几分钟时间,29万元春耕贷款就到账了,而且免除了两个月利息,可以用于购买化肥和租赁农具了。“10年前想知道地多长多宽,还得拿皮尺量哩。10年后,咋也没想到能用上卫星。神奇!”郁凯说。

  这套卫星遥感信贷技术代号为“大山雀”,技术原理是农户在手机地图上圈出土地,确认自己的地块后,网商银行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地块的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并通过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贷款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

  智慧农业系统 让农事安排更合理

  “别人看天,我看屏幕;别人有好经验,我有大数据。”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山东省海阳市留格庄镇步鹤村京盛合作社的400多亩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基地,负责人杨京胜告诉笔者,他这说的可不是玩笑话。前不久,一场及时雨倾盆而下,旱了多日的农田“喝了个饱”。其实,没下雨前,杨京胜就知道这场雨了,“我手机里这个‘线上智慧农业系统’提前48小时预报天气,播种、喷药我都‘看天’而定,这样农事安排更合理。”

  “智慧农业系统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融合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杨京胜说。

  言语间,杨京胜指了指小麦基地旁边的100亩花生基地,农机手们正娴熟地操作着两台“大家伙”在来回耕作。“你看,他们在那春耕,我用手机就能通过智慧系统看到他们用农机耕作的作业质量、作业面积、作业时间和作业地点。”杨京胜说,合作社涵盖小麦种植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农机有80台,这80台农机他都能通过手机监测到。

  据《农业科技报》

(责编:刘晓亮、郗涛)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山西襄汾:制作绣球迎“三八妇女节”山西襄汾:制作绣球迎“三八妇女节”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