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2日讯 (实习记者 刘迎春) 日前,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全省小麦大面积收获从6月1日开始,6月20日基本结束。全省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35万台,预计机收小麦810万亩,计划机复播玉米500万亩,机收率、机播率预期均能达到99%以上。
图为5月25日,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汤庄乡吴楼村村民在抢收小麦。 截至5月27日17时,各地已收冬小麦6000多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4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5月26日,翼城县南唐乡范牛村的麦田里,麦浪滚滚,机器轰鸣,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 范牛村旱地小麦在翼城成熟最早,全县小麦“第一镰”在这里开镰。
“近年来,太原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群众增收稳定、农村改革步伐稳定、产业融合强力推进、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5月21日上午,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志鸿表示。
本报讯 (记者 王秀娟) 5月11日,全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训班在平顺县举办,同时开启“大地流彩——山西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围绕“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推动全面乡村振兴”进行培训。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孟夏时节,老区大地草木葱茏,万物勃发。5月19日,武乡县第八届五村播种节在丰州镇里庄村浓情开幕。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5月17日,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娄烦县委书记李文权深入娄烦镇娄兴箱包加工厂、康宁社区、童子崖村、汾源一巷等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全方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当前全国夏粮生产形势较好,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基本就绪,预计收购量同比增加,各地仓容、资金准备充分。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15日在新闻通气会上说,据调度各地数据汇总,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7000万吨左右,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6300万吨左右。
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沁河之畔的沁源县城。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近年来,沁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春播抢农时,田间耕作忙。眼下正值春播的关键时节,连日来,朔州市朔城区各个农业合作社抢抓农时和有利墒情,有序推进玉米、高粱等有机旱作农业春播春种,田间地头一派“闹”春耕的忙碌景象,农民们在“播种新希望”的同时,也为稳产增收打好“耕”基。
本报讯 2022年底,阳城县14个社区统一揭牌,标志着该县“村改社区”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一年多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结合县域实际,按照“依法办事、因地制宜、惠民利民、整建制撤改”原则,扎实推进“村改社区”不断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 (记者 杨文俊) 4月24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频调度会议在太原召开,省委副书记张春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杨勤荣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本报讯 (记者 晋帅妮) 省住建厅日前公布了2024年度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县名单,吕梁市柳林县、临县,长治市上党区入选省级试点。 我省自2021年启动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五年行动以来,已累计公布3批共14个省级试点县,指导试点县坚持保护规划先行、项目清单管理,大力开展示范引领、数字展现、保护传承、品牌建设四个专项行动,传统村落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生机活力明显增强。
4月22日,襄汾县新城镇夏梁村村民在中药材田间除草。近年来,当地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生地、柴胡、远志等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促进了农民增收。
本报讯 (记者 马占富)“玉米高产施肥很关键,生长过程中对氮的需求量比较大……”4月12日,在应县南河种镇段寨村,应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走进该村,对农民进行玉米增产技术指导。今年,朔州市把主要粮食作物增单产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和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全面推动单产提升,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3.18万亩,产量达到25.92亿斤以上。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春到老区,万象“耕”新。在武乡县丰州镇十里坡村冬播谷子示范基地,一场农耕的“反转剧”正在上演,一粒粒憋足了劲儿的谷子齐刷刷地破土而出,迎风见长,谷苗青青,微风徐徐,点缀了广袤的土地,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四月春风渐暖,河水碧波荡漾,正值蟹苗投放的最佳时节。在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一艘艘忙碌的小船载着千斤蟹苗拉开了“水上春耕”的序幕,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本报讯 “土壤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气性和保水性。深度要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适当加深有利于根系生长。
本报讯 (记者 王秀娟 实习生 李欣越) 当前,我省从南到北春耕备耕热火朝天。4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优化协同机制、完善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形式,做好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技术服务。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2024年,阳高县扛牢政治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聚焦提高单产,明显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76.8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5.57亿斤以上,全方位夯实粮安基石。 持续发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
2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3年,我省大豆种植175.5万亩,超额1.8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5.7万亩,超额5.7万亩,涉及11市74县。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磊)2月5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88.4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2.4%,建设改造加速冲刺,努力将每一寸耕地变为丰收的沃土。 据统计,我省耕地面积5805.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4749.02万亩,耕地中旱地面积占70%左右。
山西是旱作农业大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技术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立春节气过,农时不等人。2月5日,我省召开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省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
本报太原1月30日讯 (实习记者 刘迎春)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3年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名单,娄烦县续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0个农民合作社被评定为2023年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据悉,根据《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自愿申报、县级审查、市级复核的工作程序,经省农民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审定并公示无异议,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3年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名单。
本报讯 (记者 王秀娟) 1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气象部门充分认识此次暴雪寒潮天气的严峻形势,做好灾情防范和市场供应等工作。 此次雨雪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且正值春节前夕“菜篮子”产品运销旺季,可能造成鲜活农产品运输受阻。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1月22日,绛县县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绛县县委书记解芳出席会议并讲话。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本报讯 (记者 王秀娟) 1月19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3年我省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61.46万亩,其中新建完成175.86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75.86%;改造提升完成85.6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7%。完成新增、恢复水浇地60万亩。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力从何来,活力在哪里?近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发展动力活力。
日前,省商务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山西省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物流通,百业兴。
图为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洞子头核心区标准化厂房。 2023年,静乐县在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三项成果:一是外资的注入和外贸企业入驻“破零”。
本报讯 (记者 晋帅妮) 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省农业农村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支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关系明晰化、管理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通知》明确,对具备生产基地、电商销售要素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符合当年的山西省中小微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奖励条件的,给予资金支持,提升企业股改积极性,引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2023年阳高县的粮食生产数据令人振奋: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个增长”,分别达到了77.11万亩、增幅0.41%,361.46公斤、增幅1.56%,2.785亿公斤、增幅1.9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再交一份“高分卷”。 这一连串数字,既充分展现了产粮大县阳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又彰显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
本报讯 (记者 李全宏)“农药主要有哪些种类?”“如何界定常见农药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日前,一场特别的讲座在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举行,来自晋中各县(区、市)的50名女性乡村振兴带头人参加。此次培训是省妇联牵头实施的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开进晋中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开阔农村女性视野,更新知识,增长技能,增强创业信心。
农民长期在外打工土地无人打理,怎么办?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费时费力成本高,怎么办?地块分散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和规模经营,怎么办? 近年来,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的山西滴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智慧农业破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滴滴农机”“土地银行”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种管收储售”一体化服务;升级智慧农机装备,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让农民种地更省心、省力、省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省心——手机招来“好把式” 2023年12月8日清晨,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南扶村,大型拖拉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打破了冬日乡野的宁静,随着土地深翻器械的推进,被晨霜覆盖的田野散发出新鲜泥土的芬芳。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2023年阳高的粮食生产数据令人振奋:全县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个增长”,分别达到了77.11万亩、增幅0.41%,361.46公斤、增幅1.56%和5.57亿斤、增幅1.98%,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再交一份“高分卷”。 解码这一连串熠熠生辉的数字,既充分展现了产粮大县阳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又鲜明彰显着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学习会议精神,反响热烈。
本报太原1月2日讯 (记者 马永亮)近日,我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61366.53万元,惠及全省1695847人次,真正实现受益群众“一张卡片”领补贴。
本报讯 (记者 王利强) 12月25日,记者从静乐县林业局获悉,今年该县选择成活率较高,适应本土气候土壤条件,经济价值较高的山楂为主导产业,为脱贫户开拓了新的增收渠道。 静乐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份,经济林种植基本是一个空白。
本报讯 (记者 高桦) 日前,以“创新助推富硒农业发展,品牌引领特色产业升级”为主题的平定县富硒农产品(太原)推介暨平定小米品鉴会在太原举行。近年来,平定县通过建设科研基地、培育链主企业、打造拳头产品、创建优势品牌,积极推进富硒农业产业专业镇建设,集聚农业产业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第三十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寿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基地名列其中,这是寿阳县首次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更是2023年全省两家之一,晋中市唯一上榜的县域。 寿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基地由寿阳县人民政府建设,覆盖西洛镇、朝阳镇、尹灵芝镇、温家庄乡4个乡(镇)13个生产单元9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种植规模约1.2万亩,涉及632户农户,基地办公室设在寿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工作。
本报讯 12月17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审议《关于2023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研究《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方案》。省委副书记张春林主持会议。
本报讯 (记者 姚毅) 12月15日,2023年山西省专业镇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暨山西省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在太原召开。省市工信部门、十大专业镇、工业类开发区负责人及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200余人参加。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兴县杂粮,中国好粮。12月19日,“兴县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暨消费助农对接会在太原举行。
红芸豆加工车间。 沙棘饮料生产线。
本报讯 12月5日,在厦门召开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发展合作高峰论坛暨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兴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杂粮之乡”称号。 近年来,兴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目标,把发展杂粮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