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翟店街道翟店村: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潞城区翟店街道翟店村: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文化振兴是一项铸魂工程,是强化乡村文化基础,提升乡村文化价值,涵养乡风文明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翟店街道翟店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街道党工委的领导,重点围绕文化振兴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街道包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形成共识,从营造文化氛围到搭建科普平台,从图书安家到文化活动引进,从文娱表演到体育健身,大大丰富了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乡村文化“活”力四射。在这一方丰厚的热土上,文化浸润了心田,文脉滋养了精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使文化这个“软实力”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图书文化见实惠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是提升素质的最基础方式,不断输入新的文化血液才是巩固成果的最佳状态。近几年,翟店村的图书阅览室,从最初的千余册逐步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册。这里,国内外名著、农业科技、历史地理、少儿百科等图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村民们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助农有妙招。如今,咱们也和城里一样了,有了图书室,不出村、不花钱就能看书长知识。”村民们在书里不仅学到了科学种田的方法,了解了不同地域的生产经验,掌握了养殖种植的先进技术,而且还获取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门路。现在,图书阅览室不仅成为群众文化科普教育的“加油站”,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乐园”。
激情舞动凝合力
受文化魅力的感染,一支自发组织的村级舞蹈队,把文化振兴推向新的高度。只要天气允许,晚饭后的翟店村文化广场便异常热闹。伴随着一曲曲欢快的音乐,队员们尽情释放心中那份自信和快乐。舞者全身心地投入,众多人跃跃欲试地围观,都是凝聚奋进力量的文化浸染。舞蹈队还兼任了村里另一个重任,即村里谁家办喜事,她们就前去贺喜助兴。从节目的精心编排到实地演练,从内容的精选到服装的变换,都下足了功夫。那表演虽不及专业团队,但带给村民们知根知底的“喜”笑却绝不逊色。这种活动增添了喜庆氛围,渲染了文明乡风,凝聚了村民向心力。每当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舞蹈队还受邀到就近企业园区演出。乡村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促进了企业与乡村友好关系的推进。在潜移默化中,演出队不断拓宽视野,提升了技艺,净化了心灵,让人从里到外丰盈起来。同时,舞者的动态文化魅力,也得到了村委会的认可和支持。
健身锻炼促和谐
乡村文化总是以它特有的形式逐步推进,大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的内涵。在翟店村乒乓球娱乐活动室内,小小“银球”乒乒乓乓,有声有色,练得扎实,打得过瘾,这个场地最大化地满足了乒乓球爱好者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健身的积极性,每逢国庆期间,都会组织村民在农家小院村民自建的“专业乒乓球场馆”内,开展以“小小乒乓球,增进邻里情”为主题的比赛活动,营造了强身健体与竞技娱乐相互融合的良好氛围。翟店村文化广场健身场地,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健身器上以他们感觉放松的姿势,或摇或摆、或转或蹬,既能动静相宜张弛有度,还能晒晒太阳补补钙。街坊们谈笑风生,打趣逗乐,好一幅和谐惬意的幸福图。
民俗文化重传承
翟店村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挖掘可利用资源,既注重拓展新思维的畅想,也关注民风民俗的延续传承。看大戏是每年的常规项目,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免费送戏下乡”活动,翟店村总是积极响应,有专人负责联系红旗剧团进村送“营养”;在特定的民俗节日里,还邀请享有声誉的外地剧团进村演出多场传统剧目;庙会期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团,也被请到村里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禹庙演出。此外,每年的元宵节,村里还在小广场搭建千年传承的黄河灯,在舞台街举办万家团圆的花灯展。多措并举,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品味到了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可以说,这种共享与传承为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文化振兴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我们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文化建设也并驾齐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在乡村振兴路上,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文化更加‘鲜活’起来。”该村党支部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展望,给翟店村带来新的希望,也为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绘出了宏伟蓝图。
(常国贤)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