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壶关县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扫描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乡村振兴

时 间
2024
12/16
14:50
分 享
评 论

  围绕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近年来,壶关县积极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让游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23年,全县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440万人次,常平村、黄崖底村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营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216%,初步形成了“一城、三区、三廊、十大康养小镇、百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格局。

扮靓乡村——

让游客有得看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环境美到人文美,从产业美到生活美,在旅游开发中,壶关县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景,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聚集壶关。

  走进常平温泉小镇休闲旅游综合体,精致的墙绘,移步皆是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元宇宙体验馆、台球休闲室、美食体验区、奇石展览馆、“常平海”造浪池等娱乐项目广受游客追捧;元宝山半山窑洞生态景观带、纯天然山地温泉康养中心、沉浸式光影夜游等系列项目让人流连忘返。如今,来常平“休闲度假,遇见乡愁”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壶关县积极探索“乡村+康养+文旅”模式,先后制定出台《壶关县推进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和《壶关县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民宿品牌建设十条意见》,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民宿品牌化步伐。同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理念,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农业特色融入旅游开发,推动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提档升级。全县先后涌现出了“美丽宜居”刘寨村、“明清民居”芳岱村、“休闲农业”绍良村、“避暑胜地”仙居村、“太行奇迹”十里岭村等美丽乡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三个:大峡谷镇、大河村、南平头坞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岭东村、桥上村、沙滩村、青龙峡村、常平村、黄崖底村。

  越来越多的村落乘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创响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群众搭上乡村旅游“致富快车”,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精心策划——

让游客有得玩

  让游客有得看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游客有体验感才是乡村游的关键核心。

  “通过将陶瓷制作知识传播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小探寻传统陶艺的魅力,体验陶艺的乐趣。”在壶关县黄山乡太行陶瓷研学基地,独具特色的研学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学团队。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感受和传承非遗。

  “我们是从抖音上刷到视频过来的,这儿的村子颜值太漂亮了,吃的住的地方也挺美的。”石坡乡南平头坞村是河南李华萍女士一家自驾游山西的第一站。

  南平头坞村借助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专线穿村而过的区位优势,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通过规划开发,打造了太行山区别具一格的“七彩山庄”。今年该村又高标准谋划,投入2000万元建成兰枫康养度假酒店,引进空客380模型飞机餐厅,配套了小木屋山地住宿和南坡观景台客房,修建40个高端露营帐篷,增设萌宠乐园等设施,打造独具一格的航空小镇露营基地。通过现代化科技与特色文化的融合带给游客更加多元的旅游感受,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

  在大峡谷镇黄崖底村所在的双龙谷景区,青山环绕,绿树浓荫,游客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听鸟语蝉鸣,闻青草花香,或滑道嬉戏,或休闲垂钓,沉醉在充满生机的休闲时光里,享受山间的宁静和悠闲。

  同样火热的还有位于集店镇岭东村的凤凰山庄,特色民宿受捧,乡村旅游渐旺,订单辣椒热销,林麝养殖正兴……“新”意盎然的新产业新业态,让这个曾深藏大山的小村庄迎来大变化。梧桐小院、憨乐居、沐丰庄园、凤凰居等风格不同的民宿在山庄陆续“落户”,一拨又一拨游客闻声而来。

  “每逢节假日,山庄总能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气。”凤凰山庄负责人刘立刚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盘活了村中闲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资源,更为村集体带来租金和分红收入,发展民宿、餐饮产业后,还吸纳了村民就业,通过“旅游+特色农业”,让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与此同时,当地大力培育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大河村新开发了夜间漂流项目,大峡谷镇灯秀水秀、夜景观光和商业街夜市人气聚集,太行神话不夜城完成提档升级并投入运营;启用壶关县首家“非遗小剧场”,为全县旅游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贴心服务——

让游客留得住

  如何把短期“流量”变成常驻“留量”?这是做大做好乡村旅游产业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实践中,该县紧紧抓住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保障服务上共同发力,持续提升文旅服务“软实力”。

  “这里风景很美丽,村民很淳朴热情,工作人员服务做得也很到位,真正做到了贴心服务,不愧是AAAAA级景区。景好人更好!”来自陕西的游客徐敏华赞赏道。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该县内外兼修、软硬并举,一方面,完善旅游交通、污水处理、景区设备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硬件水平;另一方面,以创建“太行人家”“太行山居”为切入点,全面推行民宿(农家乐)标准化改造、星级化服务和一体化管理,持续引进培育壮大民宿产业。

  在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开工建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和旅游循环路,配套完善了停车场、露营地等景区内外各类旅游设施,新建和改造了云芥青松岭等乡村民宿37家,新增床位1400余张;加强景区智能化升级,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

  既有“留量”,还得“留心”。壶关县从细处着手,在小处发力,抽调森林消防队员、消防救援队员、志愿者400余人,出动警力300余人,护航旅游安全,营造优质旅游环境,满足游客需求;建立预警处置机制,全天候发布路况、车流、景区景点运行信息,在旅游高峰重点路段、路口实行交警和志愿服务者根据客流情况适时调整运力,做好交通安全疏导、客流管控和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同时景区沿途各乡镇均设立志愿服务站点,积极发挥志愿者的正能量作用,做好路线指引、车辆引导、卫生维护等各个环节;沿线群众也积极响应,主动为游客提供温馨服务。

  山河俊秀,时光静好。壶关县一系列贴心、暖心服务,留住了游客,“好客壶关厚道壶关”口碑的越叫越响,也托起全县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新期盼、新希望。

  本报记者李全宏 本报通讯员王晓燕

(责编:刘晓亮、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