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景”变“钱景”
——阳高县下深井乡新殿村发展庭院经济侧记
“院景”变“钱景”
——阳高县下深井乡新殿村发展庭院经济侧记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哼哼哼”、“哞哞哞”、“咩咩咩”……
清晨的第一缕霞光徐徐洒落,农村的清晨便如诗如画般悄然苏醒。1月7日清晨,阳高县下深井乡新殿村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猪牛羊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个村庄笼罩在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中。
一户一圈猪、一户一群羊、一户一窝禽、一户一院树……近年来,新殿村以家庭为阵地,引导脱贫户盘活庭院闲置空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基地”,因地制宜探索“庭院经济”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帮扶,让“方寸地”变“增收园”,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活力、添动能。
“猪司令”“拱”出致富路
“9个了、10个了、11个了……”
1月7日凌晨2点许,新殿村村民薛润玉守在下崽的母猪旁,看着一个个湿乎乎的小肉球,高兴地合不拢嘴,“这头宝贝母猪真厉害呀,今年两窝产下25个小猪崽。”
“规模养猪怕的是生病,盼的是市场行情。俺养猪赔过,也挣过,但最终还是挣了。”
当日上午,一辆大卡车停靠在薛润玉院外,前来收购她家的大肉猪。薛大妈一边看秤一边高兴地和笔者聊,2023年冬季,生猪生病加上市场价格低,她一槽猪赔了2万多元。正准备清圈不养了,一天,村里报账员告诉她,你家的庭院经济奖补款打到卡上了。
“自己在庭院里养猪,政府还给奖补款?”她不太相信,去银行一查,真打上钱了。几乎在同一天,乡干部听说她家生猪生病,从县畜牧部门请来兽医,手把手指导用药。
政府大力支持她们发展庭院经济,她养猪的积极性又高涨了。“目前圈里有7头母猪,100多头待出售的大肉猪,加上2024年以来猪价比较稳,庭院养猪这条路俺算走对了!”薛润玉信心满满。
养殖“喜羊羊” 日子“喜洋洋”
从薛润玉家出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笔者走进位于新殿村最东边的王志生家。只见偌大的圐圙里,羊儿闲适地吃着干草饲料“养着膘”。
“这会儿庭院里养殖90只羊,最多时候能上120只。全是自繁自养,一只母羊一年最少产3只羔,都留下了。”
“不仅自繁自养,俺们还自杀。卖一只肉羊700元左右,要是自己宰杀后卖羊肉,还能多卖200元。”望着眼前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羊儿,妻子王秀兰脸上露出了笑容。
“现在养羊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方式了,要科学育羊,给羊提供优质的草料。饲料这块俺不愁,有政府替俺操心哩!”王志生感慨道,每年大秋作物收获后,乡村两级积极动员农户、合作社及时开展玉米秸秆黄贮,确保秸秆养分不流失,庭院养殖饲料充足。
“方寸地”变身“增收园”
“冬季剪枝一要留永久枝,二要留零时枝。树木只有通风透光好,才能保证结大果、结好果。你记得了哇?”
“记得哩。去年县农业农村局派来果树专家教的技术,俺怕忘记,一字一句都记到本本上了!”
太阳快落山时,笔者走进村西边陈清果庭院,夫妻二人正专心致志为果树剪枝。
“这颗李树得好好培育,2024年这颗树结的李子卖回700元。”陈清果像抚育幼儿一样,精心修剪着每一根枝条。
“村里提倡发展庭院经济,俺就在房前屋后开垦闲置地。现在种了42颗杏树,15颗果树,10颗李树、西梅、樱桃,一年下来,收入非常可观。”陈清果如数家珍。
“新殿村发展庭院经济只是阳高县庭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陪同笔者采访的阳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阳高县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打造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在‘院景’变‘钱景’的同时,还美化了人居环境。”
(孙展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