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大临河乡: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深加工拓宽增收路
应县大临河乡: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深加工拓宽增收路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产业发展,应县大临河乡北楼村开拓思路,紧盯市场需求,精准把握商机,充分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通过发展小杂粮深加工,有效推动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这一思路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更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真正让“小杂粮”跑出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增收路。
眼下,天寒地冻,绝大多数农村都进入了冬闲时节,可应县大临河乡北楼村的村民却开启了忙碌模式。
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正在全力运转,颗粒饱满的谷子经过生产线,完成去石、筛分、碾米、抛光、色选等工序后,蜕变成金黄的小米。北楼村一直以来都以小杂粮种植为主导产业,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附加值低,村民收入有限。面对这一困境,北楼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杂粮加工新路径。小杂粮加工厂于2019年正式投产,是一家集杂粮种植、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借助当地优质旱地资源,北楼村致力于发展绿色、健康、原生态的小杂粮加工产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
大临河乡副乡长张丹:我们本着连农带农、富农强农的宗旨,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统一种植,开展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周边1000余户农民参与杂粮种植。本村的村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每年年收入能增加1万多元。今年仅杂粮加工这一项,到目前为止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杂粮加工厂的创办,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许多村民通过参与加工厂的种植、收割、加工、包装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四季增收的愿景。村民霍玉琴就尝到了杂粮加工厂带给她的“实惠”。
大临河乡北楼村村民霍玉琴:感觉挺好,我们(农)忙时候村里种点地,到闲了就来这打点工。我们一天挣120块钱,挺好,能补贴家用,给孩子们也能减轻点负担。
在北楼村,杂粮深加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今已成为全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年产量可达500吨。加工厂还拥有“皇金丹”品牌商标,开发出三大系列十多个品种的各类杂粮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杂粮全产业链条不仅让杂粮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更为杂粮销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张丹:产品除了在当地及周边地市销售以外,还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已突破200万元。下一步,我们的重点除了要进一步优化谷子品质,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现在我们已经着手建设新的厂房,还要配套自动化生产线,开发新的产品、新的系列,新的厂房预计2025年投产,力争2025年的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实现纯利润300万元。
(丰丽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