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新景 和美乡村入画来

襄垣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乡村振兴

时 间
2025
01/13
08:36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一年来,襄垣百姓筑梦沃野,万千气象托起乡村蝶变、点亮万家灯火、奏响振兴乐章。

  2024年以来,襄垣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出成效、四年展新貌”的要求,在环宝峰湖特色文旅产业带、百里漳河沿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打造完成15个精品示范村、49个提档升级村和12个环境整治村,谋划实施151个重点项目。

  特别是入选财政部“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名单后,襄垣县围绕“创新建管机制、组团发展机制、经营机制、治理机制”等重点任务,科学推进19个规划建设项目立项实施,高质量建设彰显浊漳河历史文脉、太行山秀美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用实际成效交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襄垣答卷”。

  借“千万工程”之力 筑人居环境之美

  仲夏时节,驱车穿行于蜿蜒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一路坦途,满眼风光。在善福镇堡底村村民黄虎旺家中,宽阔整洁的院落让人眼前一亮,院里小菜地生机勃勃,院外也别有天地。

  善福镇堡底村支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全面参与庭院整治、垃圾清理、违建拆除,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乡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黄虎旺笑着说,“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也要让自家庭院美起来。环境舒心,日子才过得开心”。

  2024年,襄垣县重点围绕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六清一改”行动为重点,建成各类中转站11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达98%;镇区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营;农村户厕完成改造41360座,改厕率达到93%,建成 44 座农村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站并投入运行;清理各类垃圾4200吨、补植补种林木7万余株、提升村容村貌2707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由“点线美”向“全域美”转变。

  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王村镇史北村,2024年“免费送戏下乡”首场演出精彩上演,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在夏店镇付村,村民们载歌载舞于文明实践大广场上,充分展示乡村新风貌、改革新发展、村民新创造,让人大呼过瘾;在县体育馆,2024年首届“村BA”篮球赛开赛,来自全县9个镇的26支代表队280余人参加,以村为媒、以赛彰文,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一年来,襄垣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村级文化阵地作用,让农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全县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00场,组织乡村群众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140场,组织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开展技艺传授、培训、讲座等活动156场,组织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80场,特别是“村BA”“村晚”等一系列“村潮”活动席卷而来,从乡村发轫,再火热“出圈”……乡村振兴不仅“富口袋”,更“富脑袋”。

  凭“千万工程”之翼 促县域融合之兴

  “你看!水龙头一拧,水就流出来了。水量又大又清,吃得放心,用得方便。和城里人一样幸福!”家住古韩镇八里庄村小垴自然村村民王俊法感慨。

  小垴村由东山供水站供水,由于沿途村庄多、管网支线多,地势高的居民家中经常没有自来水。2024年9月份,自来水管网改造升级后,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小垴村村民饮水的变化是襄垣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县整合全县给水和污水处理资源,成立县水务集团,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全县水务一体化方案,规划建设水源、水厂、管网工程,积极构建供水一体化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水厂、供水站以及镇村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大力实施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初步形成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五同”格局。

  除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也有了长足进步。在县医疗集团和虒亭镇中心卫生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大池村卫生所重新规划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中医阁等功能区域,还配备了观察床、血糖仪、牵引椅、磁疗仪等医疗设备,普通药品一应俱全,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年67岁的虒亭镇大池村村民闫俊文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对于村卫生所的新变化,他颇有感触。“现在,村卫生所条件好了,环境干净整洁,医疗设备也多,常见病都能治,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

  该县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暖、水、路、网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积极发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向村延伸覆盖。2024年,新增供热面积500余万平方米,向沿线10个村5201户提供集中供热;建成农村供水站206处,改造水表及其户外水表井3450户,老旧片区与城中村改造水表4323户;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387.52千米;5G信号、充电桩实现镇以上区域有效覆盖;108家村卫生所完成改造提升;23个村、社区涵盖老人助餐服务,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镇政府所在村、中心村为支撑的快速便利生活服务圈。

  仗“千万工程”之策 兴乡村产业之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兴旺是重要支撑。

  虒亭镇素有襄垣“小江南”美誉,民居依山而建,碧水绕村而过。襄约·潮屿便是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特色民宿,凭借环宝峰湖特色文旅产业带项目和临湖山水半岛资源“双重”优势,已成为全县旅游的新亮点。

  网络达人李胜利亲身体验后,对民宿印象深刻。他说:“没想到长治还有这样的地方,像到了希腊圣托里尼一样。配套设施也很全面,烧烤、泳池、电玩一应俱全,是近郊游的好去处。”

  同样,在王桥镇米坪村,加工产业也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村因地制宜,以业兴村、以业富民,凭借周边众多企业的优势,先后成立金属网制品加工厂、劳保用品加工厂。米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爱斌说,“我们和12个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年产值有望突破600万元,为村内1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收入实现翻番”。

  襄垣县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文旅工作”上动脑筋,集中布局“襄约·潮屿”青年旅社、乡村集市、爱情步道、草莓采摘等“网红景点”;依托百里漳江,重点打造小垴知青故里、强计公社记忆、马喊水岸印象等乡村旅游;新建虎口电商综合楼、司马电商物流中心,打造集直播基地、物流集散为一体的“襄间田垣”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推进特色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王桥镇米坪村引进落地了总投资8100万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并网发电。王桥镇洛江沟村大力整治荒山荒地荒沟,推广种植冬播谷200亩,告别了该县一年一收的传统模式;成功引进总投资5.6亿元全省单体出栏规模最大的肉鸡养殖全产业链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50%……全县22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3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5亿元,占比62.84%,30万元以上村达到44.98%,为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展望2025年,襄垣大地上,传统村落将焕发新生魅力,水乡湿地将充满生态韵味……和美乡村的襄垣特色必将愈发绚丽多彩。

  (史荣荣)

(责编:刘晓亮、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