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关键一环。
“扩大有机旱作·晋品等品牌知名度”“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个以上提档升级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乡村振兴的诸多“干货”,受到代表们的热切关注。
“山西‘三农’工作发展,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确实感触很深。”1月17日,晋中代表团分组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灵石县翠峰镇党委书记韩瑞生给大家讲述镇里一年的变化,“我们提档升级改造了4个城周村,产业谋划上因地制宜,环境改善上以点带面,旧貌换新颜,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翠峰镇的变化,是过去一年我省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齐头并进”的一个缩影。这一年,特色产业越来越强;这一年,美丽乡村越来越多;这一年,增收之路越走越宽,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做的是苹果全产业链。”省人大代表、晋中市鑫昇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祝琴说,在一产稳定的基础上,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乡村经济价值空间,把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体验,2024年接待了3万多人次研学游。“乡村铁锅炖、围炉煮茶、乡村赶大集,备受游客喜爱,乡村成了网红打卡点。”
透过一个苹果看变化,广袤乡村蕴含休闲娱乐、康养等多元功能。从乡村露营到民宿旅游,从农耕体验到品尝美食,各地不断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为乡村产业发展开拓新路径。
一家一户的好日子,映照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图景。“推进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县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健康乡村建设使基层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更加牢固。”省人大代表,寿阳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院长赵广明深有感触地说,健康铺好底色,幸福生活才更有成色。
“利用农村闲置房,打造村里建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幸福小院。”韩瑞生继续诉说着农村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我们投运7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19个幸福小院,餐费普遍执行‘早餐1元、午餐2元’标准,实现了重点行政村和人口集中自然村全覆盖。”
如今,农村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乡村和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不断着色、持续铺展。
本报记者杨文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