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乡宁县落实“五高”举措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

时间: 2023年05月18日09:21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脱贫攻坚
分享到: 评论: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今年以来,乡宁县坚持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主线,围绕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强化底线思维,精准工作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助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高度重视,扛牢主体责任。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县目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亲自谋划推动,全面协调推进该县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制定下发了《乡宁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方案》《关于实施“百才兴百业 百社兴百村”工程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试行)》《乡宁县2023年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使用财政资金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全县五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春季行动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实时调度,为全面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高位推进,建设和美乡村。锚定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2022年稳步推进建设3个省级、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5个县级示范村,2023年在选定省级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关王庙乡云丘山村的基础上进行再深化创建,今年投资1.8亿元,持续遴选60个行政村创建县级示范村,平均每村投资300万元左右,以提升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为亮点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乡宁县共有137个行政村(社区),截至目前,乡宁县的省市县级示范村创建和谋划达到89个,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全县示范样板,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整体提升。在实现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户厕改造“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村试点推进清洁取暖和数字乡村建设“七个全覆盖”,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打造美丽庭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高线投入,夯实产业根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2023年乡宁县聚焦“产业扶贫资金投资不得低于总投资60%”的要求,谋划确定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带农强的项目113个,安排衔接资金2.583亿元,其中用于产业项目的资金1.5217亿元;安排中央衔接乡村振兴资金4671万元,项目已全部匹配到位,目前支付资金1971.63万元,达到40%以上。到2025年,该县坚持资金投入只增不减,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高效落实,强化政策支撑。全县发放政策宣传明白纸40000张、“口袋书”17350册,融媒体播发政策宣传信息7次,广泛宣传了帮扶政策,推进了政策的落实。打好“专家+培训”组合拳,提高开展春季行动的科学性。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行业专家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走访交流等形式,对全县拟创建的县级示范村项目进行全面调研指导,挖掘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具体措施意见,形成了示范创建的调研成果及建议,结合专家调研反馈意见和县、乡、村多次研究讨论,最终经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创建60个县级示范村,为示范创建工作稳妥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举办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村振兴干部专题培训班,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规划设计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干部能力提升等方面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实用、从技术到技能,由深到浅、由点及面,对全县乡村振兴干部集中强化培训,提升干部推进工作落实的能力。

  高频督查,抓好工作落实。年初,全县聚焦五项重点“百日攻坚”春季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动态监测、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办法,抽调乡村振兴精通业务的骨干人员,成立“百日攻坚”春季行动暗访督查组,对全县10个乡镇的五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暗访通报,督促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落实。通过持续开展常态化督查和突击暗访督查,高效推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杜绝责任盲区和监管盲点,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闭环提升、工作成效日趋明显。4月份,出台了《乡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督察方案》的通知,成立以县委牵头,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巩固衔接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常态化督查提升工作专班,常态化、不间断地对全县巩固衔接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督导组发现问题,当下反馈,并督促相关单位建立问题三清单,明确时限,责任到人,扎实抓好问题整改,督促政策落实,确保了问题真改彻改、见底清零。(王耀东)

(责编:刘晓亮、郗涛)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山西阳城: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山西阳城: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