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金花”一台“戏” “脱贫村”里故事多
——记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驻阳高县古城镇靳娘城村工作队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塞北初冬,已是寒气逼人。然而,走进阳高县古城镇靳娘城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农家院内外,堆积在栅栏里的玉米垛,好似一座座黄金塔;街巷小路干净整洁,空气中飘散着大自然的味道,令人神清气爽。
走进靳娘城村党群服务中心,笔者并没见着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驻靳娘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超颖,也没碰到工作队员徐宏娇、齐玲,一问才知王书记带领两名工作队员一大早入户排查去了,去谁家并没有告诉别人。
笔者在村党支部书记靳海珍的陪同下,在村里参观着,不远处的小巷里传来“王奶奶,您进去哇,这里滑,小心点,别摔着了”,一回头,只见王超颖握着一位老奶奶的手,依依不舍地攀谈着。
从“乳臭未干”到“娘子军”
靳娘城村农业人口132户、332口人。为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村情,王超颖带领工作队员经常到农户家中“摆龙门阵”,与群众拉家常,询问家庭情况,了解生活困难,全面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
可是,她们一进村,村里就传开了,这一批驻村工作队全是女娃子,群众心里犯嘀咕:“这些女娃娃能做个啥?”
面对一些质疑的声音,王超颖并没有退缩,她们要做的就是融入进去,打消群众的顾虑。
她们主动卸下妆容,学说当地方言,与老爷爷、老奶奶聊天,与婶婶娘娘一起挖野菜,与青壮年劳力谈种养,与小孩说功课……
在熟悉整村基本情况后,她们与每一名村干部单独进行了交谈。根据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特长,明确职责和分工,以对接镇政府有关巩固衔接方面的工作。
满足本村日常事务的需要,建立起靳娘城村脱贫人口各类台账和电子数据档案,按照算账精准、审核精准的要求,对全村100%开展多轮次覆盖走访。
“这仨娃比俺孙女还亲”
今年初秋的一天清晨,村民吕叶的号码就出现在王超颖的手机上,接通后,里面传来:“王书记,俺身患重病的丈夫又难受的不行了,急需上大同救治!”“吕姨,不要担心,我一会开车过去……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职责决定了我们是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那就以真心换真心!”徐宏娇对笔者说。
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群众家中,都能看到三个女队员忙碌的身影——社保认证、医保刷脸,假期为儿童打印辅导资料,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她们都包了。
年近九旬的脱贫户王先鱼腿脚不好、眼睛模糊,三名队员替老人打扫家,隔三差五帮老人做顿可口的饭菜,每当和邻居聊天,老奶奶总是说:“这几个娃比俺孙女还亲!”
微信群成了农副产品“小超市”
“刚到村里时候,常常要到养殖户家的羊圈里拍照验收,当我的浅色鞋子踩在一坨坨羊粪上,结果可想而知,甚至裙子都被羊棚的木栅栏刮烂了。”王超颖说道,“但是现在,什么鸡窝、羊圈,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冲进去再说。”
脱贫群众如果没有内在动力,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收入,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王超颖她们深知其中的道理。
9月30日,王超颖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帮农户卖新黍子的动态,仅过了两分钟就有人打来电话询问,并成功订下一单。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验基地驻村工作队入驻靳娘城村以来,通过朋友圈、电话等方式宣传推介农副产品,她们的微信群成了农副产品“小超市”,帮助农民拓展渠道,解决销售难题,助力群众增加收入。
(孙展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