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一个“家”的故事
——孝义市人民法院政治处干事郭得朋扶贫纪实
“家庭”住址: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胡家窑村
“家庭”成员:孝义市人民法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郭得朋和胡家窑村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郭得朋,山西孝义人。中共党员,2015年从部队转业,2016年分配到孝义市人民法院政治处工作。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任孝义市人民法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2018年6月至今,任孝义市人民法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2017年6月,被中共孝义市委评为“爱岗先锋”优秀机关党员;2018年6月,被中共孝义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14户39人,因学致贫5户12人,因缺劳力、缺资金致贫4户9人,因残、缺资金致贫1户3人。2017年12月,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家”的故事一:大爷的酒席
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某甲,身患癌症,因身体原因采取保守治疗。郭得朋积极为其办理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并按照扶贫政策为其办理了精准扶贫贷款。徐某甲激动地说:“都是党的政策好,减轻了我们治病的负担,让我们老两口扛了过来,感谢郭书记为我们跑前跑后忙乎,一定要来大爷家吃顿饭。”
“家”的故事二:大娘的鸡蛋
结对帮扶对象徐某乙,三次大手术,因病致贫。郭得朋及时了解掌握其身体状况,积极为其办理医疗保险报销手续,与其家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次入户,徐某乙都要请客吃饭以示感谢,而郭得朋都推脱说:“下次吧。”徐某乙得知郭得朋的爱人生二胎,特意让老伴骑自行车把自家的鸡蛋送到郭得朋家楼下,坚持要留下鸡蛋给郭得朋的爱人补补身子。郭得朋感慨地说:“干这份工作我不求任何回报,谢谢大娘的鸡蛋。”
“家”的故事三:大叔的眼泪
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某丙一家六口,本来日子过得很红火,因长子患了重病,一夜之间让这个家庭背负了巨额债务,且长子的病情更需要持续的治疗才能予以控制。郭得朋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联系办理精准扶贫贷款,但因徐某丙之前为人提供过贷款担保,其申请资料始终无法通过审核。郭得朋多方奔走协调,在法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最终成功为其办理了精准扶贫贷款。考虑到徐某丙夫妇尚有一定劳动能力,郭得朋在充分征求其本人意愿的情况下,为其报名参加了第一批吕梁山护工培训,鼓励其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徐某丙握着郭得朋的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家”的故事四:妹妹的锦旗
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某丁,十几年缺失父母关爱。时值徐某丁姐妹俩正在读大学,学费生活费筹措困难,郭得朋了解情况后,率先为其办理了精准扶贫贷款,缓解姐妹俩的生活压力。徐某丁大学毕业之际,郭得朋更是第一时间打去电话,了解徐某丁就业意向,并给予了关心和指导,最终,姐妹俩先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疫情期间,这位贴心的大哥哥更是坚持每天打电话,了解姐妹俩的返乡计划,为其规划路线并督促其做好体温监测。2021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徐某丁来到孝义市人民法院,为这位知心大哥哥送来一面锦旗。
“家”的故事五、六、七……
驻村帮扶5年来,郭得朋把胡家窑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他的足迹遍布“家”的每个角落——无数次地走访,倾听“家人”诉求,他对扶贫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无数次地奔波,解决“家人”困难,他积极落实每一项扶贫政策。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他为了这个“家”无怨无悔;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他赢得了“家人”的认可。
郭得朋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农民,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是一名转业军人,对党和组织交给的任务我无限热爱。胡家窑村不仅是我工作的岗位,更是我永远的家。”(王耀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