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铺就“致富路”
——代县交通运输助力扶贫工作纪实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这条路原来是土路,行走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终于修通了,铺筑了沥青路面,谢谢你们……”2018年,代县新高乡新高村通村公路完成沥青路面铺筑,新高村村民纷纷点赞。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交通建设是第一道关口。近年来,代县交通运输局本着“精准扶贫、交通先行”的理念,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抓交通,全力打赢以“四好农村路”为重点的交通扶贫攻坚战,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
2015—2019年,投资2.2825亿元,实施217个行政村445.833公里;其中164个贫困村355.416公里,全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率达100%。同时实施了资源路、产业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危桥改造等项目,新建滩上镇、胡峪乡乡镇汽车站2座,长城板块旅游公路忻州市代县境内G108-白仁岩段、代县交通客运综合枢纽项目正在建设。截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34公里,303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路网已经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跑出了“代县速度”,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应运而生,交通格局的改变,打通了代县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代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以实施补短板、助增收、促发展、提服务、强管理、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四轮驱动,全面推动农村交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道路保障和支撑。
第一轮全面推进公路建设“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2016年按照省市交通脱贫政策要求,代县交通运输局先后出台《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计划》《交通扶贫项目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按“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四好农村路”规划,编制“十三五”交通行业扶贫专项规划,梳理、遴选并逐步完善项目库,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规划笼子。大幅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市本级补助标准,并建立“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公路治超、运管执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有力保障了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投入。
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拓宽融资渠道。他们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各种扶贫和涉农资金整合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其中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实施全县精准扶贫奠定交通基础。2018年,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体制机制创建,打造“四好农村路”样板工程,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的目标。2018年实施养护大中小修工程732万元。项目涉及县道高蔡线1.3公里、枣林镇东留属乡道0.8公里、新高乡新高村通村公路0.8公里等25条县乡村道115.07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县公路好路率达82.9%,乡村公路好路率达89.93%。全县农村公路畅安出行格局基本形成,为农村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的五年来,代县实施了提升改造420.833公里,完成投资21949.9093万元。2016年实施提升改造17个村40.421公里,2017年建制村通村公路提升改造194.906公里,完成投资9017.598万元。2018年建制村通村公路提升改造20公里,完成投资2590.7766万元。2019年建制村通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涉及31个村31条91.114公里。2020年建制村通村公路提升改造41个村56.144公里。2018年-2019年通过过桥贷款解决,自筹资金6872万元。并在高苏线14.208公里县道改造的基础上,投资3542万元,对代滩线国防公路24.17公里进行全面改造。
第二轮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三分靠建设,七分在管理”。代县交通运输局建养并重,精养严管,全面养好农村公路。紧扣“畅、洁、绿、美、安”五字标准,实行县公路专业化养护,乡村级公路属地养护的模式,做到了重点路段重点养、干线路段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病害路段及时养。加强养护考核监管,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方式,加大对公路养护质量进度的督查力度,提升养护服务水平。形成全县农村公路全面养护,“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格局。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旺。修好农村公路,方便群众出行,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代县交通运输局从实际出发,以“保安全、保畅通”为主线,采取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度,着力为群众提供“畅通、安全、整洁、优美”的脱贫致富出行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县308个建制村除5个建制村(枣林镇尹家岭,雁门关乡赵庄、麻布袋沟、老杏沟,聂营镇大板峪)不具备条件通公路外,303个建制村全部实现两个“村村通”(硬化公路村村通,客运班车村村通),建制村通公路率为98.4%,具备条件通客车的建制村有303个,按规定设置候车亭或招呼站牌,通客车率为100%。路通车通,一通百变,百姓的出行条件改善了,农产品方便运输了,许多村开始调整产业和种植结构,经济肌体充盈了活力。
第三轮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旺”。代县交通运输局落实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以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已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构建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形成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路常管的农村公路管理网络。推进法治交通建设,强化依法治路,切实加强涉路施工管理,做到事前控制和现场监管并举,严格路政许可办结制度,简化路政审批程序,严格查处各类路政案件,公路控制区监管规范有序,路域环境得到整治提升。截至目前,路政案件查处率达96%以上,结案率100%。同时做好公路治超工作,落实县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制,持续保持治超高压态势,加强加强人车货企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强化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公路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超限超载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同时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全面优化净化美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着力打造“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的乡村优美路域环境。
第四轮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养护是关键,运营是目的”。代县交通运输公司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进程,逐步以新能源纯电动车代替燃油车辆,规划了城市公交线路,延伸了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安全性能。2019年底全县共建有乡镇客运站4个、农村客运候车厅120个、招呼站210个,营运客车、出租车拥有量分别达到了87辆和230辆,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行政村为节点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同时抓住“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这一机遇,实施安防工程222.25公里,完成投资2940.65万元,实施危桥改造12座,完成投资675.137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的安全通行能力,保证广大农村群众出行安全。实现了出门油路、上路有车的目标。贫困村依托区位优势,对村里的闲置土地进行了开发,积极发展种植业,据统计,南北两山仅土豆一项利用“四好农村公路”及时运输,人均收入2000余元,还有的贫困村种植药材和苗木。交通扶贫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如今随着交通运输扶贫工作的开展,更多的乡村公路在铺展,更多的公交(客运班车)及货运车将开到了农民朋友的家门口,据统计,每年共完成客运量106万人,货运量557万吨;旅客周转量1086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06418万吨公里。
交通运输部门肩负起交通强国的新使命,加强谋划研究,把“四好”农村路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速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稳步扩大农村公路网络覆盖程度,推进农村路网成环,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公路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美丽乡村、美丽代县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便捷的需要。(韩文锦 王斌)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