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85%的贫困户靠产业经济甩掉“穷帽”
本报讯 原平市在奋进“十三五”大打脱贫攻坚战役中,坚持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共谋产业脱贫大计,在这一主阵地上,下硬功夫开发产业项目、搭建产业平台,鼎力铸就产业扶贫顶梁柱。全市扭住蔬菜、水果、旅游、中药材、电商、光伏等十大产业,投资9800万元实施186个产业项目,覆盖带动6485户贫困户畅享产业红利,扬眉吐气跳出“贫困窝”,占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5%,2020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7711.6元,比2014年增长近3倍。
全市大力发展酥梨、核桃、大杏、骏枣等梨果产业,实现基地化;增加豆类、谷类、莜麦等小杂粮种植,做到优质化;扩大驴、猪、牛等养殖规模,走向优种化。具体实施有机旱作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药材种植、农业生产托管、脱毒马铃薯等85个项目,全市发展 “三品一标”农产品155个,石鼓小米荣获“中国好粮油”称号。打造出同川酥梨、神头大葱、南白骏枣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特别是闻名全国的同川4万人果商大军,带动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6800元。
同时,大力培育发展脱贫龙头企业17户,积极扶持16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完善新型农业主体+产业示范基地+脱贫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利益联结体。石鼓农产品加工、双惠种业、邦桐公司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当好扶贫排头兵。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助力销售农产品32467件,价值621万元,带动97户贫困户均衡增收。
全市积极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努力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先后开办140多期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电子商务、电工、焊工等10多种技能培训,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1474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77人。各扶贫产业、企业经济体有了先进技能的支撑,得以健康发展、效益提升,为打胜脱贫攻坚战役注入了动力与生机。原楼板寨乡大龙门村在市委老干部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招商引资建实体,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特别是9大系列126个品种的24万株牡丹、40万株芍药等,大大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3A景区。2016年以来,村民打工与旅游业收入步步登高,2017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9人就提前甩掉了“贫困帽”。(贾宜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