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种香菇是翼城县西阎镇曹公村的传统,也是出路。”西阎镇香菇产业党支部书记侯东升目光坚定,语气肯定,“我就想让家乡变得更好,而且我觉得这事儿我能做成。”这个90后的年轻人主动把责任揽了过来。
2015年,在外打工的侯东升毅然决然回到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家乡——西阎镇曹公村创业,“我上大学报考专业选择的是食用菌栽培制作技术,其实就是为了回村发展,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画面,就是全村家家户户都过得富裕幸福,为了这个画面我要搏一把。”
为了这个画面,侯东升一直在努力,自己挣了钱还不算,还想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一个人干只是小打小闹,一群人干才能形成规模,才能打出品牌。”秉承这样一个想法,侯东升尝试劝说村民一起种植香菇,“村民看到我收成好,也想种香菇,可都只停留在想法上,没什么动作,我得帮一把。”
原来种香菇建大棚需要十几万元的投入,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没钱,侯东升就帮忙向银行协调贷款;没棚,他就把自己的大棚“借”给老百姓。2017年,侯东升带领5户农户开始种植香菇。
“我看这事儿能成。”说这话时,曹公村村委会主任侯二朝正在大棚里收今年的最后一茬香菇,手边的塑料桶里装了满满两大桶香菇。“为了激发大家积极性,让香菇种植形成规模,我先贷款建了两个香菇大棚,第一年就把钱挣回来啦,这可比种玉米强多了!”
如今西阎镇把发展香菇产业纳入特色山珍十里产业走廊的规划中。已建成大棚80个,特色山珍菌种培育中心1个,冷库4座,装袋车间2个。由翼城县投资公司总投资3050万元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年产千万袋的装袋车间1个,冷库16座,大棚120个,产品加工车间1个,包装车间1个。
“老百姓生活好了,家乡富裕了,我儿时想象的画面一点一点实现,这就是一种幸福。”展望未来,侯东升满是憧憬,“目前来说我们的反季节层架香菇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未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香菇深加工的需求也会日益旺盛。我们可以开发香菇脆片等小食品、调料、饮料、酒类、食用油、方便面、功能饮料等,能让产业价值至少提升300-400倍,这是一条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安月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