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返乡创业当“牛倌” 坚持做大“牛”产业

时间: 2021年07月26日15:44  来源:山西农民报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脱贫攻坚
分享到: 评论:

  “牛夏天怕雨水、冬天怕刮风,每天给它们吃什么、吃多少,都有讲究。”近日,在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赵庄村见到赵沛阳时,他正在给村民讲解饲养技术。

  “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到电器公司干了几年。后来,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期养牛致富节目,我决定返乡养牛创业。”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后,赵沛阳领着笔者来到他的养牛场,“这里有夏南牛、西门塔尔牛,还有我们本地的黄牛。刚卖出一批,现存栏390头,其中,母牛230头,年产牛犊近200头。”

  赵沛阳养牛已经有3年时间了,对他的“牛宝贝们”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不论是品种、数量还是习性,他都能脱口而出。

  “刚开始养牛时,我没有经验,全凭着一腔热情。”赵沛阳说,2016年,第一批牛运回来没几天,就有几头生病了,他干着急没办法。“后来请教了兽医才知道,是水土不服引起的应激反应。幸亏治疗及时,最后都恢复了健康。”赵沛阳说。

  虽说有惊无险,可赵沛阳还是从中汲取了教训,他总结:“养殖是个精细活,必须尽快成为行家里手。”驱虫、防疫,他向专家请教;喂料、打扫,他与工人一起干;饲料粉碎、饲料配比,他看书学、上网查……

  “利用青贮技术养牛就是我从网上学来的。”赵沛阳算了一笔账:一开始,他给牛喂的是收购回来的花生秧,一斤大约0.2元。现在喂的是青贮玉米秆,一斤成本还不到5分钱。利用青贮技术养牛,大大降低了成本。不仅如此,玉米秆经过青贮,富含乳酸菌,喂出来的牛品质更好。

  2017年,赵沛阳的养牛场出栏肉牛160头,除去成本,每头牛利润达3500元,纯收入达50多万元。后来,村集体筹资30万元入了股。到2018年,赵沛阳的养牛数量已达400多头。

  规模大了,随之出现的就是污染问题。400多头牛,每天光牛粪就有4吨,粪池里堆得满满的,下雨时四处流淌,工人脚上身上经常沾有牛粪。

  “为此,我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玉米,把牛粪作为玉米的肥料,把玉米作为牛的饲料,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安全绿色养殖。”这种“变废为宝”的思路,为赵沛阳发展循环产业打开了一扇窗。他开始着手探索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延长产业链,并成立合作社,开创“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村集体去年分红两万多元,为村里的主干道安装路灯90余盏。”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胡绍永说,最重要的是,养牛场带动了村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农户加入合作社得到了更多实惠。”赵沛阳说,只要村民愿意养牛,他将免费提供牛犊和青贮饲料,并上门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农科110

(责编:刘晓亮、郗涛)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定阳舞动党旗红 千人唱响爱国情  定阳舞动党旗红 千人唱响爱国情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