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特”“优”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是基础。今年以来,我省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县、乡、村,先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其中重点创建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带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
许多脱贫地区,同时也是我省特色农业优势区,加快发展杂粮、粮草畜、蔬菜、干鲜果、中药材等潜力巨大,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念,因地制宜打好特色优势牌,把握特色产业发展规律,综合分析区域布局、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等因素,把认准了的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脱贫地区固然基础差、底子薄,但同时也有易于集中精力和财力发展“特”“优”产业的有利一面。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特”“优”产业所具有的吸引投资、扩大就业作用,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形成集聚效应,强化优势、放大特色,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更好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特”“优”产业起步阶段,靠的或许是资源禀赋,但想要实现规模从小到大、品质不断升级,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要立足本地独特资源和文化底蕴,扶持“领头雁”,培育新农人,带动脱贫户,强劲引擎、强化引领,以功能融合带动业态融合,着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走生态化、高端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创新营销策略、紧跟市场化脚步,是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诸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多脱贫地区乡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同时,乡村游的兴起,让不少脱贫户吃上了旅游饭,不仅丰富了乡村业态,实现了多业融合发展,而且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特”“优”产业实现大发展,插上了翅膀。
实践证明,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准确把握新的消费趋势、消费需求,多元布局、双管齐下,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经济,打造新业态,是有效激活脱贫地区各类生产要素、激发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
念好特色经,打好优势牌,既要聚焦农业发展农业,又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既要挖潜力、增优势,也要补短板、锻长板,在深耕产业链上下真功,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前途宽广、大有作为。
李慧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