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安居苑:“拎包入住式”服务,让群众幸福感更多些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安居苑移民搬迁小区是左权县总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的4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其中贫困户居民694户,共计1679人,监测户居民8户。为使群众挪穷窝、换穷貌后,能真正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城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后半篇文章,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让搬迁点党员“回家”、群众“乐家”、百姓“安家”,真正实现“改穷业、拔穷根”。
三个强化,健全组织网,让党员“安家”。一是强化组织建设。规范设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构建“移民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六级管理模式,实现移民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让异地搬迁党员重新“安家”。二是强化党员管理。由党总支牵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让异地搬迁党员“回家”。三是强化表率引领。以抓城市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四亮”行动,以“亮工作职责、亮党员身份、亮个人承诺、亮品牌服务”,合力引导党员在学习教育、代办领办、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方面亮身份、做表率,让异地搬迁党员“爱家”。
三个办法,织密管理网,让群众“乐家”。把“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作为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引深“六二”管理模式,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办法。一是坚持自治。建立“社区—网格员—微网格员—搬迁户”四级治理体系,网格员、微网格员主动上门交流,帮助居民解决日常困难,让搬迁群众找到“主心骨”“贴心人”。二是坚持法治。依托社区“矛盾调解室”“居民议事厅”,强化安置小区平安建设。挑选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组建社区调解员队伍,推行“家庭突发事情必到、家庭发生纠纷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对新迁入的家庭必访、对问题家庭必访、对贫困家庭必访”的服务原则,给群众讲法律、讲政策,为居民调矛盾、解难题,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三是坚持德治。以开展“创文明树新风”活动评选表彰为契机,每年开展1次道德家庭、文明家庭、仁孝家庭评奖活动,持续开展感恩教育、道德讲座和家风文明教育活动,以树立标杆,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搬迁群众除陋习、树新风。
三个服务,锻造服务网,让群众“安家”。一是为解决安居苑小区幼儿入学难的问题,县直第二幼儿园在安居苑设立了分园。挑选“精兵强将”,让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带队教书育儿。并加大资金倾斜配齐了滑滑梯、儿童车等幼儿益智玩具,使搬迁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播线,拔穷根、育新人,目前园区共有200名左右的幼儿,实现了安居苑移民群众儿童基础教育的全覆盖;二是为解决建档立卡户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依托昶安家政服务公司,在宜居苑小区设置“劳务输出点”,配备扶贫公岗1名,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搬迁群众提供岗位推介、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相关服务,切实做到“人岗匹配”。同时,鼓励左权县企业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并积极督促企业申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及“以工代训”补助,三星制衣厂、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为建档立卡户“设立岗位、帮扶就业、带动富裕”;三是民生保障方面,在安居苑小区设立卫生室,开通城乡居民医保,共有200多种药品,居民可实时享受医保相应政策。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提供政策咨询、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享有城乡居民养老、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社会保障权益不变。
通过易地搬迁,曾经深居山庄窝铺的左权贫困群众彻底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正在新家园中积极迈向新生活,阔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张燕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