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把黄花菜做成“千万工程”新航标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盛夏时节,雁门关长城脚下的黄花菜(亦名金针菜)竞相绽放,把大地染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7月16日,笔者与代县农业农村局、聂营镇工作人员走进代县产业示范园区,对全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展开调研。该工程旨在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它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通过选择部分村庄进行全面整治,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
聂营镇窑子村2020年开始尝试性种植黄花菜,截至目前,已种植120亩,直接带动全村30~50人就业,每亩收入可达4000~4500元。每天下午定时采摘,第二天清早装车发货大同。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还促进了全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巩固拓展代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近年来,代县聂营镇抓住矿山企业转型契机,大力鼓励引进发展黄花菜特色产业,让黄花菜景观与农业文化、民生工程相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黄花菜真正成为农民们的致富金花,从而树立更多“千万工程”新航标。
窑子村村委会负责人:窑子村现有99户231人,紧邻矿山企业,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用好政策,敢于大胆尝试。当年村委会率先在全县将全村土地统一收归集体所有,按照土地确权给村民、经营利润统一分配的办法,实现了集体、个人均获利的目的。农民致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想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必须让群众放心,为此,我们过分量让村民代表收秤,不允许村干部插手。现在全村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发生。村两委一班人取经“南方黄金茶”,凝心聚力打造“北方黄花菜”品牌,明年将全面实施滴灌工程,再试种5亩车厘子,30亩白水杏,设计康养旅游2小时登山步道,让山外人进来享受自然,感受美丽。
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路径。这是实现乡村增美、增绿,农民增收、增福,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引领。项目带头人必须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把钱赚,让农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据悉,聂营镇东高泉村,枣林镇胡峪村、鹿蹄涧村也在酝酿黄花菜种植。目前,黄花菜销路有保障,市场前景广阔。
(原雪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