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2024年以来,大同市云冈区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将农技推广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以服务农民成效为检验标准,强化平台示范引领。
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广袤田野上,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日前,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发布山西省果树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根据当前果树病虫基数,结合省气候中心8月气候预测及历年果树病虫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果树后期病虫整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接近上年,轻于常年。
当前,是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一喷多促”窗口期。在秋粮生育中后期,要推进实施“一喷多促”,全力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当前,我省冬小麦进入灌浆期。这一阶段,促进小麦灌浆、提高粒重极为关键。
蚯蚓养殖处理技术模式 蚯蚓养殖处理是将畜禽粪污、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高温发酵预处理后,经过蚯蚓过腹消化实现高值化利用。蚯蚓粪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或还田利用,成品蚯蚓可用于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
菜农最好提前了解最新天气信息,包括未来72小时和一周的天气预报,最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雨雪天气来临之前,一是禁止浇水,禁止施速效氮肥;二是提前1-2天喷雾防病杀菌剂+红糖或防冻剂; 三是准备好保温材料,固定密封薄膜。
根据当前麦田虫(病)情和小麦长势,结合省气候中心春季天气预报及历年小麦病虫发生资料综合分析,日前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发出预报,预计我省小麦返青拔节期,麦蜘蛛中等发生,在部分旱塬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面积430万亩;麦蚜偏轻发生,在播期早生长旺的麦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60万亩;白粉病中等发生,临汾、运城部分群体密度大的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15万亩;叶锈病偏轻发生,在部分高水肥密植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茎基腐病偏轻发生,在运城、临汾部分湿度大上年重的麦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 预报依据,据麦区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3月10日前后调查,当前我省麦田麦蜘蛛、纹枯病、叶锈病基数均低于上年和常年同期,麦蚜和白粉病基数稍高于上年同期。
为应对近期降温天气,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民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到位,全力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图为3月17日,在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陈阳家庭农场,农技研究员王留标(右)指导农场主使用大棚增温设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评价了纳米农药对靶标作物的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阳春三月,全省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农业科技专家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2月20日,节日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在山西同生润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吴贵峰早已回到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当中。他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一堆堆黑色粉末被稳稳投放到料仓里,在传送带的输送下进入下一道工序。
1、采用电热温床、酿热温床育苗。出苗前加温,出苗后控温,遇到冰冻寒冷天气,对苗床增温,防止冻伤菜苗。
风雪天气及时管 大风暴雪天气对棚室蔬菜造成的损失时间短、损失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管理。大风、大雪或暴雪天气到来之前,要及时进行棚室加固和棚膜修补,每天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影响蔬菜生长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蔬菜对温度是最敏感的,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培育壮棵,提高产量。气温逐渐下降后,对蔬菜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有效提升棚温呢? 前脸处加膜保温 在大棚前脸内侧用白色地膜设置一幅二膜,并与棚膜保持20厘米左右的间距,其作用同样是加强该处的保温,减少热量散失。
大棚番茄要从温度、光照、肥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因为番茄是喜温性作物,所以棚内温度不能低于8℃,如果棚内温度出现4℃-5℃,短时间内可以,长时间就容易出现问题。
对于蔬菜生产来说,人们常说的激素多指生长调节剂。那么,如何安全使用呢? 以徒长为例,不管是哪个茬口的蔬菜,在其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徒长问题,若调节不当,特别是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合理,很容易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蔬菜晚疫病流行速度快、发生速度快,一旦发现病斑三五天,整棚叶子全都腐烂坏死。这种病害发生时,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形成黑色的蚀腐状,在病组织和健康组织交接的地方,有一圈白色的霉层。
果树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侵入后先在树皮死伤组织中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致皮层腐烂。外观无病的苹果树枝条皮层内普遍潜伏有病菌,因此剪下的树枝是病菌的重要来源,病害发生和流行,树势强弱是关键因素。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对我省南部玉米复播麦田开展了调查,分析了该区小麦冬前形成弱苗的主要原因,解析了麦田越冬水灌溉的必要性,提出了越冬水灌溉的关键措施,为确保弱苗安全越冬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玉米复播麦田形成弱苗的原因 一是该区小麦播种期偏晚,11月上、下旬气温较近 3 年平均分别偏低1.82℃、2.12℃(据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尧都区洪堡监测站观测),造成积温不足,使小麦生长缓慢;二是部分麦田播种深度偏深,使出苗时间延长;三是播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偏高,旋耕整地晾墒不到位,在播种过程中播种机压辊滚压造成板结而延迟出苗;四是麦田耕层玉米秸秆量偏大和表墒较大造成牵引动力轮辙严重使耕层土坷垃普遍,这样就会造成“种与土”结合度差,形成了出苗难(出苗时间延长),并且“根与土”的结合度较差,消减了小麦生长的进程。
山西新闻网三农频道讯 2024年以来,大同市云冈区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将农技推广服务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以服务农民成效为检验标准,强化平台示范引领。
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广袤田野上,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日前,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发布山西省果树后期病虫发生趋势预报。根据当前果树病虫基数,结合省气候中心8月气候预测及历年果树病虫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果树后期病虫整体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接近上年,轻于常年。
当前,是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一喷多促”窗口期。在秋粮生育中后期,要推进实施“一喷多促”,全力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当前,我省冬小麦进入灌浆期。这一阶段,促进小麦灌浆、提高粒重极为关键。
蚯蚓养殖处理技术模式 蚯蚓养殖处理是将畜禽粪污、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高温发酵预处理后,经过蚯蚓过腹消化实现高值化利用。蚯蚓粪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或还田利用,成品蚯蚓可用于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
菜农最好提前了解最新天气信息,包括未来72小时和一周的天气预报,最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雨雪天气来临之前,一是禁止浇水,禁止施速效氮肥;二是提前1-2天喷雾防病杀菌剂+红糖或防冻剂; 三是准备好保温材料,固定密封薄膜。
根据当前麦田虫(病)情和小麦长势,结合省气候中心春季天气预报及历年小麦病虫发生资料综合分析,日前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发出预报,预计我省小麦返青拔节期,麦蜘蛛中等发生,在部分旱塬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面积430万亩;麦蚜偏轻发生,在播期早生长旺的麦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60万亩;白粉病中等发生,临汾、运城部分群体密度大的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15万亩;叶锈病偏轻发生,在部分高水肥密植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茎基腐病偏轻发生,在运城、临汾部分湿度大上年重的麦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 预报依据,据麦区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3月10日前后调查,当前我省麦田麦蜘蛛、纹枯病、叶锈病基数均低于上年和常年同期,麦蚜和白粉病基数稍高于上年同期。
为应对近期降温天气,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民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到位,全力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图为3月17日,在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陈阳家庭农场,农技研究员王留标(右)指导农场主使用大棚增温设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评价了纳米农药对靶标作物的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阳春三月,全省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农业科技专家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2月20日,节日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在山西同生润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吴贵峰早已回到工作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当中。他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一堆堆黑色粉末被稳稳投放到料仓里,在传送带的输送下进入下一道工序。
1、采用电热温床、酿热温床育苗。出苗前加温,出苗后控温,遇到冰冻寒冷天气,对苗床增温,防止冻伤菜苗。
风雪天气及时管 大风暴雪天气对棚室蔬菜造成的损失时间短、损失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及时管理。大风、大雪或暴雪天气到来之前,要及时进行棚室加固和棚膜修补,每天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影响蔬菜生长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蔬菜对温度是最敏感的,适宜的温度有助于培育壮棵,提高产量。气温逐渐下降后,对蔬菜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在寒冷的冬季,如何有效提升棚温呢? 前脸处加膜保温 在大棚前脸内侧用白色地膜设置一幅二膜,并与棚膜保持20厘米左右的间距,其作用同样是加强该处的保温,减少热量散失。
大棚番茄要从温度、光照、肥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因为番茄是喜温性作物,所以棚内温度不能低于8℃,如果棚内温度出现4℃-5℃,短时间内可以,长时间就容易出现问题。
对于蔬菜生产来说,人们常说的激素多指生长调节剂。那么,如何安全使用呢? 以徒长为例,不管是哪个茬口的蔬菜,在其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徒长问题,若调节不当,特别是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合理,很容易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设施蔬菜晚疫病流行速度快、发生速度快,一旦发现病斑三五天,整棚叶子全都腐烂坏死。这种病害发生时,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形成黑色的蚀腐状,在病组织和健康组织交接的地方,有一圈白色的霉层。
果树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侵入后先在树皮死伤组织中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致皮层腐烂。外观无病的苹果树枝条皮层内普遍潜伏有病菌,因此剪下的树枝是病菌的重要来源,病害发生和流行,树势强弱是关键因素。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科研人员近日对我省南部玉米复播麦田开展了调查,分析了该区小麦冬前形成弱苗的主要原因,解析了麦田越冬水灌溉的必要性,提出了越冬水灌溉的关键措施,为确保弱苗安全越冬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玉米复播麦田形成弱苗的原因 一是该区小麦播种期偏晚,11月上、下旬气温较近 3 年平均分别偏低1.82℃、2.12℃(据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尧都区洪堡监测站观测),造成积温不足,使小麦生长缓慢;二是部分麦田播种深度偏深,使出苗时间延长;三是播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偏高,旋耕整地晾墒不到位,在播种过程中播种机压辊滚压造成板结而延迟出苗;四是麦田耕层玉米秸秆量偏大和表墒较大造成牵引动力轮辙严重使耕层土坷垃普遍,这样就会造成“种与土”结合度差,形成了出苗难(出苗时间延长),并且“根与土”的结合度较差,消减了小麦生长的进程。
工人在果园安装防霜机。郭晓云摄 本报晋中11月24日讯(记者郝光明 通讯员曹阳 郭晓云)近日,两台由山西省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果树专家张生智发明的防霜机在优质栽培示范园安装完毕,静待来年开花时节发挥作用,为果树安全度过“倒春寒”保驾护航。
蒜黄是冬春季节深受市场消费者欢迎的蔬菜。生产蒜黄,不需要施肥,它是靠蒜瓣里储藏的养分生长,只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适时遮光或半遮光就能获得成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可能性大。为有效预防和减轻灾害影响,稳定生产,保障供应,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在田蔬菜抗寒防冻技术措施 (一)设施蔬菜抗寒防冻技术措施 1.关注天气。
霜降过后,天气由冷凉转为寒冷,浇水不当很容易出现伤根沤根现象,不利于蔬菜的生长。特别是沤根,多发生于秋冬低温季节,再加上浇水后遇连阴雨天气,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萎蔫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
进入9月份以来,我省小麦主产区出现多轮持续降雨,造成土壤过湿,气温剧烈下降,对前茬收获和小麦播种带来不利影响。如何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种足种好今年冬小麦?现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提出六点播种管理技术意见: 选用耐寒早熟小麦品种 晋南水地宜选用:品育8012、晋麦84号、晋麦95号、临麦5311和济麦44等品种;晋南旱地宜选用:临丰3号、运旱20410、运旱139-1和品育8161等品种。
为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小麦要力争适期播种,做好晚播应对准备。 (一)选择早熟抗逆品种。
山西日报讯(记者 李全宏)9月28日,副省长贺天才深入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种质资源库就加强农业种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研。 贺天才指出,山西是种质资源大省,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
在果树生产上,要培养健壮的树势,就需要给树体的根系施肥。俗话说:“水是肥的腿,根是肥的嘴。
不搞秋季修剪。不少果农认为,果品采摘后,无论徒长枝、发育枝任其生长。
一、品种选择 秋季温度高,降雨多,病虫为害严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选择耐高温、抗病毒病好,易坐果、产量高的品种,如:碧玉、碧浪、哥仑比亚等品种。 二、适期播种 秋季,适宜西葫芦的生长季节短,前期气温高,潮湿,植株易徒长和染病,而后期气温迅速下降,对瓜的生长不利。